布达佩斯Castle Hill广场。
一个“鹰气”的人。
登山去布达皇宫(Buda Castle)。
谷歌地图教我沿着马路绕山走去。
半途见长长的石级,
我决定绕路,不听谷歌说。
于是见到这片秋红。
小学时期开始上钢琴课之后,一直期待有一天老师会教我弹奏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II )的《蓝色多瑙河The Blue Danube》。终于有机会学弹了,又期待有一天会来到真实的蓝色多瑙河畔,一眼千年。
多瑙河是欧洲第二长的河,流过欧洲10个国家。布达佩斯分成Buda区与Pest区,中间正是隔着壮阔的多瑙河。
这两天游踪主要集中在布达区(Buda)。根据匈牙利的历史,多瑙河布达区的这一岸,集中了权力与皇气。皇宫、多位国王加冕的皇家教堂、护卫皇家教堂的渔人堡,都建在这一岸。这一岸的地势也比较高,居高临下,大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架势。
黄昏时刻,游人集中在渔人堡城墙上的一个个拱门,举起手机,等待对岸佩斯区(Pest)的国会大厦亮灯,定格多瑙河河畔这一道黄灿灿的风景。
深秋时分,下午3.50pm左右,太阳就掉进山后,天空染了一片粉红,浪漫得连月亮也忍不住提早露脸。
Day 10黄昏,我在多瑙河西边的Buda区,望向国会大厦;Day 11的黄昏,我在多瑙河东边的Pest 区,坐在国会大厦正前面的椅子上。
此岸看彼岸,彼岸看此岸;不同位置,视野心情各异。此心到处悠然,最是惬意。
—————————————
Day10行脚:
纽约咖啡馆New York Cafe, 大市场厅(Central Market Hall / Nagycsarnok),步行横越自由桥(Liberty Bridge),马提亚教堂(Matthias Church),渔人堡(Fisherman’s Bastion)。
Day 11 行脚:
布达城堡(Buda Castle),步行横越链子桥(Chain Bridge),遗留河畔最后的鞋子(Shoes on the Danube Bank),路经 匈牙利皇家音乐学院。
#budapest
#hungary
四月份趁孩子们还没毕业那段欧游,自己独游的时候,除了靠手机里的软件,还依赖出游前打印在纸上的资料。再没办法,就是问人,我总相信路在嘴边。
当行程中有孩子在身边,他们替我打点了许多,我只需要无脑跟着走。
这个时代属于他们这个世代。只见他们快速按一按手机,就知道往哪走搭乘什么交通工具,去哪吃评价高的餐饮,附近有什么好玩。
我偶尔也向孩子们偷师。他们示范给我看如何如何,三两下功夫就完成了,而我的领悟还在开端。于是他们只好将速度调慢几倍讲解,差点就要变成太空人月球漫步了。
有时候他们心累,我的心更累。我在想,我学会看机票买机票还网上check in选位子已经很厉害了,虽然常买到的机票都比他们年轻人买的贵。那些日新月异的手机旅游必备软件,可以离我远一点吗?我都58岁,有点学不来了。
可是孩子们却觉得他们的妈妈是醒目的,怎么可以那样摆烂躺平?不是说要行走千里万里路吗?
这个时候我想起身边的朋友总喜欢抬举我,说我像孩子们的姐姐。唉,外貌长得不着急,似乎不是好事!
然而换位思考一下,孩子们或许知道下来他们需要为自己的人生打拼,能够做我拐杖的时间越来越少。如果我不活到老学到老,能游历的地方自然少了很多。
有一部电影叫“How to Train a Dragon”,严师出高徒,我也希望自己能早日学懂。
几天的行程下来,一些原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app,如今终于可以更细化解锁。纵然操作速度还是迟缓,还是有许多犹豫,不过没关系,反正我和我自己的影子都不会介意。
——————-
是日行脚:
英雄广场(Hősök tere)、城市公园#(Városliget)、匈牙利民族志博物馆(Museum of Ethnography)、瓦伊达胡尼亚德城堡(Vajdahunyad Castle)、St.Stephen教堂、摩天轮、小公主雕像、夜赏多瑙河Buda 与Pest两岸的景色。
#匈牙利
#budapest
今日下午飞往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
昨天下了一天雨,今天早上布拉格古城区所有的景物清晰无比。我和先生赶在早上9点之前,再次抵达昨夜听古典音乐演奏会的教堂。
其实在古代,这个地方是修道院,建筑群中除了小教堂,还有一个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内部,与前一个帖我提及的Mirror Chapel 一样,都是属于巴洛克风格设计。天花板全绘上圣经故事,目前名列世界最美的教堂之一。
早上9点排队买票(不接受订票)。每天售票一百张,票必含导览。轮到我们的时候,参观票的时间已来到下午两点30分。哈哈,我们那个时间应该是在飞机场了。没遗憾,这是下次犹豫该不该重游布拉格的有力理由。
从布拉格🇨🇿飞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时长1小时15分钟。本想乘火车,然而火车时长6小时,票价还比飞机票贵。
飞机飞近布达佩斯机场的时候,漫天非洲草原黄昏那种橘黄迎客。拿了行李离开机场,不过傍晚5点多,夜已黑。
一轮农历十四的明月高挂,秋风吹拂,摄氏4度,确实很冷。外国的月亮是不是分外圆,我不确定。不过在温带这个纬度看月亮,似乎很近很大很清楚。
难得我的手机今天那么容易就拍好那轮我再也熟悉不过的明月。
#budapest
#hungary
倒是在日本,日常听见西方古典音乐的机率,比在欧洲多很多。我就曾经在镰仓步行街(地方政府在街道安置了播放器)、八王子酒店大堂甚至酒店厕所、博物馆和美术馆、餐厅、还有许多商店和购物中心,听过他们播放西方古典音乐替代东西洋流行歌曲。
话说回来布拉格的售票古典音乐演奏会,我之所以说在这里很蓬勃,是因为我听音乐会的当天,据我所知,同时就有另外两个近距离的场地(少于1 km),当晚各别也有一至两场的古典音乐演奏会。
我听的那场音乐会,在一间小教堂(chapel)内举行。这间教堂的演奏厅叫Mirror Chapel,属巴洛克(Baroque)风格装潢,内有一部已属历史文物,不再供人弹奏的教堂大风琴,摆放在演奏厅后方。这部大风琴大有来头,莫扎特当年游访布拉格,就曾经用于弹奏过他自己的创作,而今这个演奏厅被视为“莫扎特圣地”。
昨晚(毕业欧旅Day 7)一个小时的音乐演奏会,共演出九支乐曲,包括弦乐的、钢琴的以及女高音独唱。选择的大部分是普罗大众耳熟能详的曲目,如 Vivaldi的四季、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Bizet的卡门、巴哈的Ave Maria、莫扎特的安魂曲、肖邦的小夜曲(noturne)等等。
原本打算在脸书发其中一支给大家欣赏,无奈脸书有许多版权保护,我被脸书告知可能会面对相关单位,包括当晚演奏的捷克皇家交响乐团追究责任。
好吧,就让大家听听浮光掠影好了。
噢,对了,大家可以留意首席小提琴演奏者,他奔放的高天赋音乐灵魂,完全呈现在肢体语言与乐曲中。
#Prague
#Concert
我在布拉格的浮光掠影。
My little moments in #Prague , November 2025.
# Prague
从爱尔兰飞了两个小时,来到了传说中的波西米亚(Bohemia),现称捷克共和国。
从机场到城区再到古城,阳光灿烂,处处明亮。沿途西方建筑文明尽入眼帘,一阵熟悉感涌现,那些教堂的古堡的塔尖,那些铜制的石刻的雕像,那浓浓的历史宗教氛围,窄窄石板路穿过的街道两旁古建筑,这就是西方。
细思自己的内心活动,这份熟悉,其实也不是审美疲劳,只是看到打从心底喜欢的景、喜欢的事物,开始可以安静的将那份美好收下。
这样也好,对任何事物好与不好,不过度推崇与褒贬,一切安然以待。
布拉格的历史或介绍,网络很多,这里就不赘言。
啊,今天写文不过是第五天,天啊,漫漫长路,怎办?😅😅😅
#布拉格Prague
10月31日万圣夜。
昨日去利默里克(Limerick),路经住宅区,好一些屋主为迎接万圣夜将屋子布置得魅影幢幢,妙趣横生。
双层楼或单层的房子,白色蜘蛛网挂在屋檐和窗口。飘着轻纱的骷髅脸,戴上尖尖黑帽子的巫婆脸,在门口在窗口随风速摇曳。刻了鬼脸的大小南瓜,放在门口或庭院,更不必赘言了。
为圣诞节布置装饰的房子我曾见过不少,为万圣节布置得特别有仪式感的房子,此番在爱尔兰是初见,煞是有趣。
同样是鬼节,农历七月十四那段期间,我们华人一般尽量不夜归;阳历十月卅一在西方世界里,则是一个好玩的节庆。
不同宗教、文化、地域甚至人种,对类似的节日有不同的反应。世界之所以有趣,正因为大而不同。
#ireland
两天蓝天白云好天气之后,科克今晨下很绵密的雨,夹带可以将雨伞吹反的经风。
冒着体感摄氏5度的雨水,赶早上8点的Citylink长途巴士准备到利默里克(Limerick)利默里克打个转。
儿子中学毕业以后,在新纪元大学学院念了两年Diploma课程,就到Limerick 的TUS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of the Shannon) 继续第三年学士课程,直至完成整个学士学位才归国。
Limerick是爱尔兰第三大城市。这次儿子硕士毕业典礼,我们两老趁机理解他过去近三年曾经的学习日常,以及看看他居住过的城。
Limerick与Cork一样,也有一条重要的母亲河,称香侬河(River of Shannon)。流水湍急,河面比科克的 李河 还要宽一倍。
也许是四季常年飘雨,爱尔兰的河流水位很高,水流极速。最让人醉心的是河面干净,常有海鸟盘旋嬉戏。
今日Limerick全天飘雨,天空灰蒙。我们能走的地方不多。在TUS校园巧遇毕业典礼,我们走进特别为毕业典礼搭建的白色大帐篷瞧一瞧现场,算是弥补了当年儿子学士毕业典礼,我们没有出席的遗憾和想象。
#TUS
欧游启程前收拾行李,考量的事太多,我和先生失神,竟将他(我先生)参加毕业典礼的西装漏在家里没带上。
Cork的购物中心还不少,廉价和高档商品都有。
我说:“儿子你熟悉Cork,带我们去买一件便宜的吧。你20欧元可以购得一件保暖又防水的伪羽绒服,阿爸应该也可以用几十欧元购一件西装吧。”
儿子:“西装的代名词就是贵。买一件便宜的,合折马币也不便宜,品质自然无从要求。买一件正常的,有必要在欧洲花大钱吗?”
我意属找件便宜的,钱花在点上;学金融的孩子则觉得,钱该花在性价比上。他认为我们出席他这趟毕业典礼,随意就好。
先生在马来西亚出席大学几乎所有活动,总是西装笔挺。这次却……我也懒得形容了。哈哈。
“学术的路反正很长,以后阿爸还是有机会正装再来我的下一个毕业典礼的。”
嗯,孩子大了,我们听他的吧。
#UniversityCollegeCork
#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