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7, 2025

今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听过一位科研学者演讲,话说古人看到的月亮比我们今日的大,且明亮许多。后来因为地球地心吸力不及当年,月儿渐渐远去。 你若怀疑,欢迎上网求证。求证科学,是好事,是正确的态度。

我学文的,听学理的长者这么说,顿时感性脑补许多内容。亿年的时间过去,月儿曾经看尽几许沧海桑田?

今日八月十六。昨晚缺月,今晚月儿像拼了一样,大力补偿。月色初升,堪比月饼盒上那些月亮图更金黄灿灿。

我住的这里,今夜月亮圆亮得无法忽视她的存在。你那里呢?

#取在西安古城墙拍的照片



Monday, October 6, 2025

2025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三和十四两天,傍晚蓝色时刻,近乎完美的圆月伴我散步。晚风移动浮云,月光时明时灭。

八月十五中秋,下午一场大雨至今淅沥淅沥。今年中秋缺月。无月,心中却还留有月光。

铺上桌布,摆上茶具、茶、果、月饼,最重要还有齐聚围桌聊天的人儿,那就是最好的过节了。

脸书朋友们,中秋节平安喜乐。



Friday, October 3, 2025

华盖

大学先修班选考中文,必须要修的其中一本专著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书中提及的许多地名,日常生活的代步工具,烧饭吃饭喝酒的器具,甚至战场会用到的武器,在那个没有网络方便的年代,考生完全凭空理解。

其中有一个词,称“华盖”。指的是帝王将相乘的马车,上面那顶挡雨挡阳兼掩护贵族的超级伞盖。长怎样?不知道。当年我只觉得“华盖”二字冠名马车那顶伞,很够气派。

西安这趟参观《秦始皇帝陵》,我们先参观比较迟被考古队发现的两部彩绘铜车马,过后才去参观兵马俑第一、二和三坑。

讲解员为我们解说这两部彩绘铜车马的时候,就提到“华盖”二字。与兵马俑近乎实际人体大小比例制作相比,秦陵铜车马则是真实马车的二分一缩小比例。

秦陵铜车马,有单人用的四面通风的“华盖”,也有让帝王将相坐的隔间,盖上的“华盖”。这个空间,后方设有一门,供帝王将相上车与下车。遇袭要跳车逃,也是后方门。

讲解员说,电视剧里的马车,都是旁门上下,这与实情是有差距的。

秦陵铜车马所见,是用四匹马驱车。为防马儿分心分神,马儿的口皆套有尖刺设备,只要马头乱动,就会被旁边的马刺痛。

秦陵铜车马的坑里,还有百戏俑以及真马骨骸。

参观历史文物,日后读历史书籍,或阅读有历史背景的小说,甚至是看古装电视剧,将会特别有感。

 #西安

#铜车马

#秦始皇帝陵



Wednesday, October 1, 2025

AI 与我

一年未会面的好友,见我在旅游专页

邓丽思的思房旅图 贴了《古装扮相》一文,忍不住用她擅长的网络技术,为我炮制了3张穿越照片。

我初闻其事,吓得魂飞魄散。虽然我俩的交情好到可以在彼此脸书无伤大雅地挖苦或恶搞,但是想到她用手指和键盘替我选服装、化妆,同时决定我的笑容和神态,我就像个囚犯,想逃生。

在西安,处处可见像我一样的“大龄女”,化了装穿了汉唐服装,在镜头前婀娜多姿摆拍。观察了一些时日,发现少女十八总是诗,怎么拍怎么美;年龄一旦有了,若妆容有些许闪失,很容易成了“冷宫”逃出来的嫔妃宫女。

有一次从地铁站出来,我们乘的电梯往上,三位“冷宫女”往下。后来,孩子们问我要不要也和她们一起跟古装扮相店要个价,拍一辑照片。

我说:“刚刚你们不见三位与妈妈我年龄相近,古装扮相的阿姨乘电梯吗?我可不想长那样。”

孩子们马上噤若寒蝉。哈哈。

好友将三张穿越照发给我。哟,不必化妆,不必套上可能很热又有点不合身的服装,不必大汗叠小汗找场景拍摄,不必表情管控,就生成3张福泰吉祥的照片。嗯,美哉美哉。过关!

今日贴堂,Hwei Meng不辜负你的苦心啦。

#照骗百分百

再胖一点,更有福相。
🍔🍟🍕🥯🥐我来啦!

距离是美,最喜欢这张。

朴实无华,比较符合我锦囊的实际情况。




秦始皇帝陵

到西安,大概没几个人不去参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

今日中国,网络使用发达。参观景点,若不想排队或到了景点才发现当日入门票售罄,最佳处理方法就是先网络预约购票。

这趟到西安,随行有我家三位生力军,处理网上购票这等事,完全无需我操心。善哉善哉。

中国景点囊括的范围很大,长女事先在《小红书》做了不少攻略,才知道参观先后秩序。

《秦始皇帝陵》一大片土地,除了平地,也有骊山。除了众所周知的<秦陵兵马俑第一、二、三坑>,还有<秦陵铜车马>被挖掘出来的遗址和展示厅。当然,神秘感爆表的,当数还未被掘开的埋葬秦始皇的陵墓。(说真的,身为游客,我也不知道陵墓所在地在哪。)

我们先参观《秦始皇帝陵》的<秦陵铜车马>遗址。

当日下大雨,我们付费坐上电瓶游览车最后一排,面向马路,背对司机。一路上,那风那雨那弯曲的坡路,还有左右两旁浓密的松柏树林,在稀薄雾气弥漫的骊山下,散发着独特的松脂香和木质香。日后想起兵马俑,我必定多了一层气味记忆。

参观《秦始皇帝陵》里的<秦陵铜车马>遗址以及<兵马俑三坑>遗址,如果可以,还是付费请讲解员说说故事讲讲历史比较好,否则这些文物不过是断手断脚的大型瓷器。

中国景点的官方讲解员,资历要求还是比较到位的。例如给我们解说的讲解员,在大学就是学历史的。

秦始皇帝陵还有一条短短的商业街,供游客吃喝歇脚买纪念品。

今日大概就这么记一些。不写下来,再过一些时日,我也许再也抓不住当日游历情景了。

#西安

#临潼

#秦始皇陵

#兵马俑

#秦陵铜车马

#骊山

<秦陵铜车马>,可以一窥当年帝皇代步的工具。

秦陵兵马俑第一坑遗址。浩瀚壮观,工艺精湛。

注意左右两边参观的游客人数,与兵马俑数目,可以媲美。

兵马俑的个头比我们现代人高一点。不是古代人个头特高,而是制作陶瓷的需要。俑的内部是空心的,符合烧窑的需要。

考古人员把这些兵马俑还原,同时也要做专业的记录,真不简单。

我问解说员,这坑里的兵马俑全是真迹?她说:手碰不到的,都是真的。

兵马俑遗址。

兵马俑出土时,都有艳丽的色泽。见光不到一分钟,全部黯然。

有部分的俑,没有还原,让参观者比较了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