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16, 2020

只缺雪落下的声音@4 完结篇

这次哈尔滨之行,我也学会了穿着御寒衣服的窍门。过去我的御寒洋葱式穿法,是先穿卫生衣(或称保暖衣/Long John),然后是毛衣,再到羽绒衣。后来旅途生病,当身体逐渐康复,对冷这回事特别敏感。早上到酒店饭堂用餐,毛衣之后,还外加薄薄的防风衣,再到羽绒衣。在房间这么穿还好好的,出了房间走几步路等升降机,身体则开始大汗淋漓,更担心再次着凉。

后来,我们再联系上老K,请他在我们离开哈尔滨市之前,以车子载我们兜风,让我们看看哈尔滨旧城区。路途中与他谈及冬衣装备。他说,一般他会先穿一件吸汗功能好的T恤,外加一件上佳的毛衣,再到羽绒服就行了。老K身体壮,连保暖衣也免了。我后来到冬天的北海道,稍稍将他穿冬衣的方式调整。先穿热带常穿的普通吸汗T恤,再到保暖衣,毛衣,最后羽绒衣,发现保暖效果提升不少。

气温零下十多二十度的哈尔滨,最适合造雪制冰。他们需要大量的雪砖冰砖进行冰雪雕刻。日本北海道也以雪祭冰雕吸引大量游客,但与哈尔滨相比,规模还是逊一筹。

哈尔滨民间单位和政府单位都会在市内重要的街道进行雪雕和冰雕艺术装置。有横跨几个店面大体积的,也有独自一尊占地相当的。我们抵达哈尔滨市之后的那天开始,陆续见到冰雕雪雕一个一个完成。老K说,雕刻师傅们很多本身就是从事建筑工作的,冬天做雪雕冰雕,也是另一种收入。

对我而言,这些街边的雪雕冰雕已经很壮观很有看头了,然而,那不过是冰山一角。哈尔滨最大最重点的冰雕雪雕,是在“冰雪大世界”。这里类似主题公园,每年就只在冬天特定的一段时间打造起来,占地很广,需要买票入场。认真走走逛逛也要三四个小时。园区由冰雪砌成的景观群都相当庞大,有好几层楼的高度。除了冰雕艺术,这里还有许多与冰雪相关的玩意和活动,充分展现哈尔滨的冰雪文化。

“冰雪大世界”白天和夜里各展现不同风貌。我原本订了一家只需步行20分钟即可抵达“冰雪大世界”的酒店入宿,打着如意算盘花一两天见识白天与入夜的伟大雕刻艺术。奈何人算不如天算,自己病倒了,从酒店窗户见到外头满地满树梢的白雪,心里都自然打哆嗦,更不敢妄想能游“冰雪大世界”。冬装配备若不足,即使是步行十分钟的路程,也是天荒地老难熬的一段路。我的先生和孩子们到“冰雪大世界”体验归来,说置身四周冰雪雕刻,体感温度会再降几度。

到哈尔滨看“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雪雕是游人重点,另一个可以顺道一游的是无杂质无干扰,白雪在木栅上也可以堆积成蘑菇状的地方,就是距离哈尔滨市五、六个小时,280公里以外的雪乡国家森林公园。若要领略什么是玉树琼花,长长短短冰柱高挂树上,枝桠满是霜花,就得到哈尔滨245公里外,车程5小时的雾凇岛。这些,我都错过了。

年龄越大,越是觉得这类气温极端的冬游要趁年轻,再不然就是身体状态要好。老K后来带我们去了一家很道地,价廉物美的冬装专卖店,买了比牛仔裤还轻、防水御寒的滑雪运动长裤。我于是又有了憧憬,待身体再强壮一些,世界更平安一些,再续冰雪前缘。

这是雪雕。商业单位出资的街头作品。

虽是哈尔滨市内街边展示的雪雕,可是刀工绝不含糊。乍看如同陶作。
施工中。

这张照片可以估算雪雕的体积面积。


雪雕师傅每一凿都那么细腻。这个视频有音乐,哈尔滨中央大街街头,常常有这种充满艺术气息,异国风情的音乐流动,与她比邻俄罗斯不无关系。

施工中。这是冰雕。我们游哈尔滨,第二年就是二师兄的生肖。

水雾洒江面,就可造雪。松花江自1999年开始,每年给“冰雪大世界”提供无限的冰雪资源。

这张照片开始,带你来到“冰雪大世界”。白天的“冰雪大世界”,白色冰雕雪雕镶在蓝天里。

左边有人排队,右边正在施工。


“冰雪大世界”就在松花江边。每天日落璀璨的余晖,再给这个地方添加斑澜色彩。photo credit:莫兮。
这是大型冰雕。还有梯级可登上细看。

        
这座冰雕,让我想念意大利的斗牛场了。


我透过孩子拍的这个视频,大概理解什么是“冰雪大世界”了。

典雅的希腊蓝

每一座冰雕都呈现不同国度的地标。

Photo credit:莫兮。
北极熊。
这照片要留意的是——保护口鼻的那片针织品,因为人体呼吸产生的水气,在“冰雪大世界”不知不觉就结成冰霜了。







Wednesday, April 15, 2020

只缺❄️雪落下的声音@3


选择近圣诞游哈尔滨,为的就是体验雪落的滋味。然而老天就是安排你抵达的那个时间下最大的风雪,班机无法着陆,让你满心期待的白雪纷飞,这么近,却又那么远。

可惜吗?比起十二月初抵达哈尔滨的游客,我们属幸运儿了。预约司机老K告诉我们,十月下过一场雪,可惜初雪稀薄,消融得快。特地来哈尔滨赏雪的游客扼腕:冬天没雪的哈尔滨,还称哈尔滨吗?

我们的班机,原本早上九点就可以准时抵达哈尔滨太平机场。一场可以上世界新闻的大风雪,将所有飞机延后降陆。老K说,只有来自俄罗斯的航班执意准时降陆,也顺利着陆。长期以来习惯面对冰天雪地的俄罗斯班机,大风雪初始,对经验丰富的他们而言,也许不过小菜一碟。

雪停之后,积雪覆盖哈尔滨市的地面近三寸厚,行人走过,平滑如泡沫的白雪,即被脚印打乱。夜深人静以后,主要街道就会听见铲雪车前进又后退的声音,将积雪集装,让大型运输车载走。有部分则堆积路旁不碍车不碍人的地方。哈尔滨许多行人道皆由石砖铺成,这个部分又得用人工,以铲子慢慢小心除雪,免破坏路面。整个清雪行动,从晚上到凌晨四五点,不眠不休,赶在市民上班前将雪尽可能清妥。我住的那家酒店,靠近中国银行,整个晚上,窗外都是叮叮咚咚机械的声响。

这里的车子,一年得换两次不同类型的轮胎。一种是可以在积雪积霜行驶不打滑的轮胎,另一种则是我们热带也适用的轮胎。

居住在拥有四季的国家,有许多日常对我们热带成长的人而言,是挺烦杂的。服装鞋子就是其中一项。

我们穿去哈尔滨的是普通球鞋,盘算抵步之后参考当地人普遍穿的鞋子,再采购。一来鞋子价格因为市场供求关系,也许不那么昂贵;二来选择与款式比较多;三来用料与品质比较可以保证御寒防滑。

普通球鞋走在雪刚落下的路面是不成问题的,可是白雪覆盖的地面若反复被行人踏过,就很快消融成水。积水在零下的温度,易结成冰霜,这样的地面最可怕。我们最厌烦花时间购物,本来还想拖一拖买防滑鞋的时间,可是后来在中央大街等行人红绿灯转绿过马路,就眼睁睁看着一位没穿拥有防滑功能鞋子的路人,走了两三步即全然不受控制,摔个四脚朝天,如同不会溜冰的初学者,在溜冰场滑倒一样。

这次哈尔滨之行,我也学会了穿着御寒衣服的窍门。欲知如何,明日再续。😊🙇‍♀️

松花江岸的斯大林公园。地砖上的积雪被除,免路人滑倒。

哈尔滨市中央大街,两旁商店透出的灯光,在冷冽的气温底下,让人觉得格外温暖,特别能理解童话《卖火柴的女孩》的心情。

这是一家规模很大的咖啡馆。下次再给各位介绍。

小不点们穿上厚厚的冬衣,神态特萌。
护着孩子们的,除了有老师们,也有部分家长随行,帮忙看护孩子,免走失。
以围巾或棉质口罩盖住口鼻,虽然很不方便,尤其对戴上眼镜的我,雾气总是朦胧眼镜,可是又是必须的。零下十多二十度的冷空气,特别干燥,往往干燥得让人觉得窒息,呼吸困难。
孩子们在路上特别吸睛,引起路人围观拍摄。老师领着他们守秩序列好队,再齐声对路人欢呼“圣诞快乐”。从某个层面而言,也是一种对孩子的训练,训练遵守秩序、大气面对群众,还有对节庆的深切体会。

这组红色雕塑作品,深具中国特色。

松花江上落日。
结冰的江面,是天然的艺术作品

每当想到厚厚的结冰下,还有鱼儿游泳,就对大自然的所有奥妙安排心生欢喜感谢。






Monday, April 13, 2020

只缺雪落下的声音@2

我们入夜着陆哈尔滨,当天早上老天下了一场大风雪之后,哈尔滨就再没下雪了。九天下来,太阳天天灿烂。每到下午三点半,阳光开始显得特别温煦。四点左右,松花江一带的天空,就可以见到大片大片金黄色的夕阳余晖,美得丝丝入扣。至于气温,黄昏此刻可能已经降到零下十几至二十度了。

几日前留下的积雪,并不会因为阳光日日普照而融化。积雪在一定的温层,只要没被干扰,它依然如初降那样,松松绵绵的,像甜品店用最好的厨具刨出来的冰沙,入口即溶。这是我抵达哈尔滨几天后,某日经过市内的兆麟公园,为满足心中的好奇,做了实验。

我们抵达那天,因为班机严重延误,在机场等了我们一天的特约司机老K告诉我们,哈尔滨平均每天温度都是零下十多至零下二十多度,太阳不过如冰箱里的小灯泡,只有照明作用。传神地说明——别期待阳光可以让身体暖活的奢望。

这趟哈尔滨自助行,我们从热带直飞冰天雪地的国度,说实在,并非明智之举。

我们在飞机着陆前已经将保暖衣、毛衣套上,羽绒服也准备在手,出境前陆陆续续,像洋葱一件一件依据情况套上。从机场出来走到户外停车场,一片白雪皑皑,说实话,并不觉得气温如网上形容的那样,寒冬得可怕。

在出租车(的士)里,司机老K穿厚厚的绒衣,没开暖气,也不觉得热。可我就热得冒汗,忍不住按下车窗让冷空气进来。

我订的那间酒店,窗户可推开。每次洗完热水澡,穿上保暖衣收拾整理行李箱,就会冒点小汗。我半推开窗,让外头的自然冷空气进来。那股沁凉的,属于冬天的气息,我忍不住深深吸几口,满足一个热带人对四季的奢求。某日,觉得有点冷,又懒得及时关窗,心想收拾好再说,结果第二天早上,身体就隐隐觉得有丁点不舒服。

多穿了些衣,步行到松花江,想感受早晨的松花江与前一天黄昏我们见识过的美丽松花江有何不同。太阳底下结成冰的江面,色调比起黄昏白得更耀眼,江面的风在早上刮得特别强劲。冬帽围巾若没将脸蛋耳朵颈项裹紧,强风吹来,感觉如刀割,一丝一丝。我因为担心冬装配备不足的小女儿着凉,动手为她整理穿戴,一个不小心没顾好自己,结果马上受凉。九天的行程,我大概只玩了四天,其他时间都在生病。从一只极度不舒服的病猫,渐渐变成一只逐步康复的病猫。

从气温摄氏二十多近三十的国度,飞往冰天雪地,气温在摄氏零下十多度的哈尔滨,最理想是中间到先飞到同属冬天,不过气温不那么极端的地方缓冲几天,让身体先适应调整一下,再继续往更北的纬度飞。否则属于热带的身体直接降陆冬天的哈尔滨,会错觉这个冬天不太冷😅。


非外貌协会的我,唯有以小女儿的照片吸睛。我是很用心抓她神态的啦。希望她发现帖文后,不会向我抗议。
 

哈尔滨最多人潮的中央大街。

白天的中央大街。照片里那两个女生的羽绒服,连着毛茸茸的帽子,真的很保暖,让我羡慕。

白天的中央大街。照片里那两个女生的羽绒服,连着毛茸茸的帽子,真的很保暖,让我羡慕。

中央大街的黄昏。
溜冰。玩雪

早晨的松花江,风吹强劲。


苏菲娅教堂,一间东正教教堂。洋葱圆顶加十字架。


教堂装修中。女生的护耳套,在哈尔滨很必要。

一轮明月点缀入夜的苏菲娅教堂

搁着的白雪,让教堂看起来像巧克力蛋糕

这里因为是旅游景点,积雪很快就得铲起堆在一旁,免得行人滑倒骨折。

❤️总得在天寒地冻,
冻得最高温度也还是零下,
才明白———
负零下的气温,
正升华爱情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