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27, 2021

睡前小说(等待的月台)

 农历新年过完,才真的感觉春风阵阵。热带春风,暖暖。

周末炎炎午后,一起听个故事吧。


【睡前小说】【等待的月台】

“水,等你没等到,我先走了。英留 ”

第一次见到妇人,是他高中的时候,每天夜里 从桃园通车到台北补习,深夜十一点回到桃园,妇人总是准时地坐在候车室的木椅上,等待着的姿势,不安的眼神,端整的打扮,好像等待着某一位约好的人。

起先,他没有特别留意她,可是时间一久,尤其是没有旅客的时候,妇人就格外显得孤寂。有一天,他终于下定决心,在候车室里等待那妇人的离去。一直到深夜落雨,一直到凌晨一点,那妇人才站起来,走到候车室的黑板前,用粉笔写着:“水,等你没等到,我先走了。英留”。那时他才知道,原来候车室长久以来的这则留言,是出自那个妇人。

英是她的名字,水呢?应该是一个男人了,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呢?像水一样地流走?

后来,车站的老人告诉他,妇人已经在这里坐了二十几年,有人说她疯了,可是她从不说话,也不知道真的疯了没有。有人说,曾看见她打开皮箱,箱里装的是少女时代的衣服。大部分的人都说,在二十几年前的一个夜晚,英和她的水约好在车站会面,要私奔到某个不知名的地方,可是叫水的那个男人却缺席了。

英与水的故事真相无人知晓,经过那样长的岁月,真实动人的质素,也随一列列开过的火车逝去,成为人们窃窃的私语,到后来甚至没有人议论了。

他和叫英的妇人熟悉了,见过不少次面,才互相打着招呼。他感觉英的微笑甚至是极老式的,二十年前的那种,还带着少女的矜持。他和英也只是如此,互相间并未说过一句话。他有时候并不立即回家,直到英在黑板上写:“水,等你没等到,我先走了。英留。”,才踩着轻轻的步子回家。

在路上他就想,那个叫水的男子是多么幸福,竟可以获得如此深切的爱,而他又是多么可恨呀,竟然让英等了那么多年!英和水的故事介入他年轻的世界,使他有时痛心而失眠。

有一天,他回家的时候,不再看到英的影子,问了车站许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这风雨无阻的妇人,那一天没有来。

第二天清晨,英残缺的身体被发现在铁道上,皮箱滚到很远的地方。旅客留言板上有她的字迹,只改了几个字:“水,我等你三十年,我先走了。英留。”

他靠在留言板的墙壁上,用力捶打自己的心口,因绝痛的心酸,而落下泪来,很长很长的时间,他回家的时候总先坐在英坐过的位置,感觉英的脉搏还在那里跳动。每次他走过车站,心口就像被刀子割过。

十几年后,他父亲过世的时候,他才知道父亲的小名叫做“水”。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离分,我风雪半生,直到与你相认。”-周深《愿得一心人》

林清玄《等待的月台》


Wednesday, February 24, 2021

教学


年轻时,他在小新村的居民协会会所,教中六大学先修班中文。学生坐满一桌子,吊扇在头上转呀转,总是吹不散阵阵热浪四周袭来。遇到大雨天,铁锌屋顶与哗啦啦雨水一起喧闹,还得喊破嗓讲课。风声雨声读书声,古文书写起来浪漫,实际上,偶尔不得不暂停讲课,无奈与学生们一起听雨。

后来他开始在大学讲堂讲课,桌椅安排从低往高延伸,学生们坐成合唱团队形。讲堂四周安静,只有他讲课以及冷气机低沉的发动声响。本以为上课就是以这种形式到退休了。

2020年疫情肆虐,教学又回到年轻时那样,在一张长形桌子。这次桌子周围没有学生,学生都在电脑屏幕里。一个讲堂的人数,一个讲堂的氛围。知识、学问、历练、心得,在安静的空间流动。电脑屏幕的留言处,不时有活泼的学生扣字留言,或问学或交流或回应他的提问。

不理解的人谓之虚拟,教书的人只要面对学生,不管在哪,无论以什么形式,依旧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从年轻时的乌溜黑发,到如今华发满头。能为学生们解惑授业,依旧是最快乐的事。

他说,疫情加速了大专院校网课的发展,以后即便出国公干,他也能透过大气准时给学生们云端上课,再无须补课。稍用功的同学,也可以录下网课重播几次,加强学习。

最坏的时代,也许可以扭转为最好的时代;如果问题容许积极解决。




Monday, February 22, 2021

送男士礼物

朋友生日:男性、学者、80岁长辈、一月一日生日、疫情之际不便亲自送贺礼,该送什么?

蛋糕——可能他孩子早就订了。年事已高,蛋糕也吃不了那么多片。

花朵——送花儿给男性,不是不行,可是一般男性不会比女性更爱恋鲜花。

红酒🍷,就红酒吧。喝了,促进血液循环;不喝,则可收藏、可转送他人。

记起一位脸书朋友子風。她是花仙子,有一双巧手,花儿插得特别有气质。除了插花,她也会以花艺装饰红酒。我搜她过去在脸书的贴文,找到她过去曾经为其他客户完成的成品图样,请她依样葫芦。

我说:切记不要篮子(尽量环保),不要花纸(尽量环保)、不必鲜花。

最后,子风为我完成了一份比原图更美的礼物。

#送男士礼物参考

#子风

#花仙子


子风拍给我看我送朋友的礼物。

子风代为手写小贺卡。从买什么红酒到完成设计包裹,都会一一报告客户。

子风原先给其他客户设计的样本。


Saturday, February 20, 2021

洋甘菊

朋友托Lalamove送来一束包扎得很淑女的花。花朵对大多数女人而言,魔力奇大无比。舍不得让它离开我的视线,想留住它最美的时刻。咔嚓咔嚓,用心将那些洋甘菊和满天星定格成一幅幅图吧。

不负花,不负友。

#chamomille洋甘菊

#babysbreath满天星







Saturday, February 13, 2021

记50岁的那个生日

至今,有两次高调庆祝生日。

一次在12岁,一次在50岁。

12岁的生日会,是母亲为我张罗。

50岁的生日会,由我自己打点,母亲已不在了。

12岁那年的生日会,出席的大多是我六年级的同学们。

50岁的生日,出席的除了家人,大部分是我50岁以前,在职场相识共事多年的同事和听众。

今日回想50岁生日的那一天,4年过去了,流光飞舞,依然历历在目。

#我是水瓶座






Saturday, February 6, 2021

函馆市热带植物园

《函馆市热带植物园》

看到标题,如果你以为我到北海道函馆市热带植物园,为的是就是那些我们最熟悉不过的花花草草,那就大错特错了。我到这个热带植物园,为的是那些在冬季泡温泉的猕猴。

参考旅游观光资讯,看见图片中舒服泡温泉的猕猴,美得不可思议。户外温泉冷热空气相互接触产生的雾气,猕猴红冬冬的脸,灵动的眼神,以及周围或许有的白色积雪,促使我这个热爱拍摄美图的人,策划在这趟行程探看究竟。

我们在函馆市内乘搭当地往温泉胜地汤之川的电车,终站下车,走15分钟的路,就抵达函馆热带植物园。植物园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户外猕猴饲育场,以及温室植物园。

饲育场类似一个猕猴游乐园。穿着厚厚肿肿冬衣的游客,在猕猴乐园高处的观景围栏,倚栏观赏冬日猕猴潇洒泡温泉的千姿百态。猕猴群也以不解的神情回望只包剩脸的人群,各种动作神态。我们见猕猴模样逗趣,猕猴见我们有趣珍奇。

日本的旅游景点一般都不会让人失望,倒是函馆这个热带植物园,我个人觉得有些不尽如人意。猕猴饲育场的清洁做得不太理想,整个感觉有点失修,尿骚味也特别重。不是说猕猴不可吃喝拉撒,如果清洁系统完善,这些问题应该可以解决。不知道是不是卫生环境照顾不周,恶性循环,有好一些猕猴,似乎得了皮肤病。有皮肤问题的猕猴也没被隔离,此景堪忧。

热带植物园里的温室,亚热带的植物种植得相当好。高高肥大的仙人掌、开花的曼陀罗、结了果实的木瓜、开满花朵的九重葛花架、结了串串香蕉的芭蕉树、好几个品种的木槿花、黄梨等等。这些植物,对于生长在寒冷的北海道居民而言,极为珍贵珍奇。我因为来这里拍猕猴泡温泉的目的达成,来到温室举目所见都是自己最熟悉不过的亚热带植物,反而没有拍照的欲望,只想放轻松走走歇歇。

在温室的一个大型花架旁,竟然让我看见一架可以任游客弹奏的钢琴。像我这样喜欢琴声的习琴者,见到钢琴,眼睛自然发亮。过去游欧洲,虽然常在公共场所见到写着play as you wish的钢琴,我也不敢轻举妄动。懂得弹琴的西方人太多了,我自己斤两多少自己知道,没有足够的准备,还是别丢东方人的脸。可是来到日本,我竟想掀开琴盖。当天游植物园温室的人不多,都看猕猴去了,加上日本人对游客也比较包容有礼貌,我现场弹琴的勇气就来了。

我在琴键胡乱重复弹奏贝多芬《给爱丽丝》的主旋律。没想到温室内的回音效果那么的好,我都不想离开那部钢琴了。弹着弹着,我惊觉身后站着一位温室的工作人员。从她的穿着判断,她应该是园丁。日本人口老化,很多上了年纪的阿姨依然工作。我身后站着的,正是一位乐龄园丁。我像惊弓之鸟,深怕自己闯祸,弹了架可能准备拿去修理调音的钢琴。园丁阿姨见我站起来准备离开琴座,用日语叽里咕噜加手势请我继续。我后来也用她听得似懂非懂的英语加手势,问她是否也弹琴?她欣然坐到琴前,生硬的弹了一支简单的琴曲。我看着那架用精致琴套铺盖完好的琴,猜想那或许是园丁阿姨在温室负责照顾的其中一个项目。阿姨用她照顾花草的绿手指抚琴,成了我对函馆热带植物园温室里,最美的记忆。

视频1

视频2

惬意。

灵动。

后方的猕猴握着一块冰雪。

擤鼻子。

视频3

泡温泉,舒服得打哈欠。

哇,游客向管理员买的花生,真香!

Thursday, February 4, 2021

预告帖

 预告

 这个星期六打算贴个文。贴文我还在打着腹稿,先为它完成了3个视频。今天放其中一个,算是预告吧。



Wednesday, February 3, 2021

立春。春天来了

《立春。春天来了》

这把年纪,在立春这天,只有一年真正有能耐将鸡蛋竖立。

那年,孩子们都进入少年,他们在立春前一天经同学提醒,跃跃欲试。立春当天,花了十多分钟,果然将鸡蛋竖立地面。成功了一次,再试,有手感了,轻易成就立春立鸡蛋这好玩,又神奇的事。

我当天经孩子鼓励,也尝试成功。去到餐馆,还请一位相熟的马来服务员从厨房拿粒生鸡蛋,让我在餐桌表演这个一年一次的活给她看。

我在这之前,重来没在立春竖过鸡蛋。多数是不知道立春已至,知道也没耐心慢慢静心一试。那一年的那一天,竟然屡试不爽。

今天立春,也想试一试立鸡蛋。猛然发现,小孩做这事比较容易,他们心定手巧。而我,心定手抖,岁月这小偷,早已偷走我的巧手。



🐭老鼠渐远,🐯老虎未至,要数你最牛🐂。

圣诞灯饰,春节也可派上用场。

印刷厂的长辈朋友,年年不忘将新年喜悦与我分享。

无法拜年的“在地过年”,更要用心将年过。

属牛糊涂,弄啥马样?猴子够猪。我记性不好,只好想个口诀记住。

这些年饼,有一半来自怡保。

星洲日报送的贺年卡。纸本卡片,买少见少。

上海买的这个中国结,很实用,容易洗。



Monday, February 1, 2021

北海道追雪 @函馆山下的超级夜景

  《北海道追雪 ------- 函馆山下的超级夜景》

日本政府极善于打造自身的旅游业。几乎每个旅游城市,城里最高的山,他们都会让它变成景点。建缆车索道,也开辟徒步登山路,让登山者有选择。登山者可以徒步到山腰,再乘缆车登山;也可以乘缆车到半山,再徒步登山顶;当然也可以从山麓买了车票,直达山顶,悉听尊便,很有弹性。

函馆的函馆山,就被打造成俯视函馆夜景最美的点。每到下午三、四点,许多游客就买票乘缆车上山。先在山上的小公园走走吹吹风,再到山上的餐厅用餐,或光顾纪念品、土产品商店打发时间。时间差不多了,就到山顶展望台占个好位置,拍下夜幕低垂,深蓝色天空下,像钻石撒了遍地的璀璨函馆。

函馆的夜景,是世界著名的。从山麓乘缆车上函馆山山顶展望台,路程很短,只需3分钟。看夜景的山顶展望台,也只有334 m高,却展现辨识度极高的夜景。

有研究指出,函馆山看夜景之所以那么美,是因为从山上往下眺望的俯视角度是10度,那是观赏风景的最佳角度。函馆山顶展望台只有334 m,也是一个理想的观景距离。展现在游客眼前的景色,似乎伸手可及,呈现极强的视觉冲击效果。

函馆山下的函馆市,左边是函馆湾,右边是津轻海峡,中间狭长并往后方两边伸展的城区,夜里华灯初上,地形象极了镶满宝石和钻石的鲸鱼尾巴,让人过目难忘。


函馆山下的夜景

铺满钻石💎的鲸鱼尾巴🐳

函馆山。白天不懂夜的黑。

我先生摄录,我后制的函馆山后山公园。舍不得把当时的风声抹去。

宁静的夕照。

母女合照。

宁静致远

我心底的追求。


这张图可以找到昨日贴文的路线。

津轻海峡

鲸鱼尾

我也不知道自己当时如何挤进人群的最前方拍了夜景,又溜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