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30, 2025

开卷与行路的交汇处

西安,并不在我今年的旅游规划。

五月下旬到深圳居住了几个星期,地铁、高铁、滴滴出行、高德地图、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等,速成使用了一遍,顿时觉得行走神州,虽不至于老神在在,但心中有了个底,就敢走得更远了。

这个远,于是我就来到了古代的长安,今日的西安。

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的城市,先后经历过13个王朝。我在初中念的古文,高中时期开始接触的中国文学史,还有数不尽的中国古典小说,那些当年囫囵吞枣的名字:长安、咸阳、潼关、秦岭、汉中、延安、临潼等等,突然来到眼前。

我当年难以想象的地方,对于一个住在陕西省的人而言,那不过是一两个或几个小时车程的地点。在南洋的我,学习中文学习中国历史,探索自己的根自己的文化,比起在中国成长的人,先天就如此不足。

在中华文化跟前,我常常觉得自己渺小,微不足道。在西安,在浩瀚历史的所在地,我更是常常觉得自己过去的学习,似乎没掌握过什么。

与中国人交谈,他们常常夸赞我的中文语言能力。可是我心里明白,那是因为他们以为在南洋的我,早已被当地国情同化,不谙中文了。若以这个角度揣测,自然会对我夸赞有加,而我又怎敢信以为真?

西安,我真的来迟了。不想问自己若来得更早,又会是怎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行路都是必须的,目的是遇上两者的交汇点,那里的风景会美到心深处。

 #西安钟楼



Monday, September 29, 2025

西安 钟楼

西安行,旅游攻略不忘提醒游人到钟楼一游。

钟楼,这座明朝建筑物,似乎成了西安地标。我订酒店,也优先考虑钟楼附近的酒店,想必一石几鸟,走路都可以到达好几个景点。

人说暮鼓晨钟。在佛寺,早上敲钟,入夜击鼓,给众人报时。有钟楼,附近果然就有鼓楼。鼓楼那边有一条回民(回教民族)街,卖吃的或好玩的手艺,白天夜里都很热闹。

在钟楼可买票登楼参观古建筑架构。若只想拍照打卡,钟楼对面的“开元商城”有个设计完善的露台,毫不吝啬欢迎众人去那边打卡。

露台有阶梯抵达不同的取景高度,还有一个仿古钟供游客敲一敲祈福。

钟楼入夜最美。在开元商城等待钟楼傍晚亮灯的那一刻,也挺有趣的。

 #西安钟楼



Wednesday, September 24, 2025

傅乐吉教授

 新纪元大学学院主办《第二届吉隆坡 世界华文教育论坛》上周六已告一段落。两天论坛,共有三个主题演讲。主题演讲者(keynote speaker)分别是崔希光教授、莫顺宗教授以及傅乐吉教授。

今日贴文,主要着墨傅乐吉教授一二事。

傅乐吉教授(Prof. SERGEY  VRADIY)乃俄罗斯人。早年学习汉语,傅乐吉教授的导师特别为他取了一个中文名。傅,取自教授姓氏第一个音节的谐音;乐吉则与教授的名字毫无关系,是英文Lucky 的谐音,方便教授的东方朋友望文生义,易以记住。

当时傅教授还是个很年轻的大学生,未来路向有许多可能。汉语导师对他说,未来你若走学术的路,这个姓氏也许会给你带来一点困扰。当时傅教授并不太理解导师所言。后来,他决定走学术的路,终于明白箇中原因。

傅教授与副教授,发音完全相似。即便他升等教授了,结果被人称呼起来还是“副教授”。😅

傅乐吉教授早年在新加坡南洋大学学习。目前他与后来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也还有许多学术交流。

演讲中,傅乐吉教授贴了一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一处校景,那是一组三文鱼逆流产卵的铜雕。

三文鱼多数时间在海洋生活,但到了产卵季节,它们会逆流而上,回到出生的淡水河流或溪流产卵。

傅乐吉教授很喜欢这组铜雕,他觉得自己与母校的关系,堪比三文鱼的“归巢行为”,累积的学术能量,终究该回归,源源不绝滋养母校。

#傅乐吉教授

#归巢


傅乐吉教授

三文鱼逆流归巢铜雕。

傅乐吉教授不同年龄在南洋大学牌坊留影。


Tuesday, September 23, 2025

古装扮相

如果你喜欢穿越剧,也想尝尝穿古代服装“假装穿越”是什么滋味,北京和西安绝对可以满足你这个需求。

这份需求不限女生,男士也有相对的服装供应。我就曾经见过“皇上”出游。

北京的街道和景点,不难见到穿了清朝满族服,盛装打扮的“格格”和“后宫妃子”手握绫绢扇子满街漫游。

西安的“古装人”人数比起北京更盛。景点、餐馆、公园、奶茶店、购物中心内外、地铁和街道,穿了汉唐服装的帅哥美女以及花甲之龄的女士,穿街过巷,无所不在。他们也许正在取景拍摄,也许拍摄完毕顺道去喝个茶吃个饭,或在公园休闲椅乘乘凉。穿着古装服,自然如穿家里便服。

西安乃古代长安。新世纪的“古装人”们将古代长安重现。如果你也爱古装扮相,西安绝对让你自在心安不突兀。

#西安

#中国

美人怀里有只像狐狸的动物。

大唐美女。

古代男装。




这是一个小女孩。

古装美人拍摄是门好生意。







Monday, September 22, 2025

卢森堡的天空

2025年4月,我在卢森堡🇱🇺(Luxembourg)旅游近一周。卢森堡市乃其首都,不大。我住的酒店非常靠近火车总站,步行大约5分钟的距离就可抵达。卢森堡国际机场距离火车总站也不过10公里,乘当地电车(tram),20分钟即可到达。

我因此常常在酒店附近,突然听见震耳的飞机呼啸,大大的飞机如一只大大的铁鸟低空飞过建筑物顶端,很是壮观震撼。当然,心中也有点儿担忧,万一……就不说了。

4月那段时间,卢森堡🇱🇺蓝蓝的天空,早晚也有许多喷射机留下掠过的痕迹。那一道道白色细长的线路,不是一两道,而是四五六七道。有时则看到三部喷射机同时在高空飞行。

我忍不住特地上网关注那段时间欧洲的国际局势;同时也查找喷射机除了军事以外的用途,才稍稍松了口气。

高速、高空和高效率的喷射机,原来可军用也可民用。

军用领域包括:战斗用途、侦查与电子战、军用运输和加油、训练与测试。

民用领域包括:客运交通、货物运输和紧急医疗服务。

没想到此行卢森堡,我对喷射机有了另一层面的认识。

#Luxembourg



Friday, September 19, 2025

共情

今日出席为期两天的

第二届吉隆坡 世界华文教育论坛。
席间听听世界各国各地学者的专题研究,长长见闻知识。
印尼泗水(Surabaya)学者李秀珍教授给大家报告一些2024年印尼最新出炉的各类项目(如人口)数据,中文教育在印尼发展的情况,也在严肃严谨的学术讲演中,穿插她学生在课堂的逗趣反应。
有一次,她的学生向她透露心事。
“老师,我今天很关心。”学生一幅闷闷不乐的样子。
“很关心?”李教授丈二摸不着头脑。
“高兴是开心,开心的反义不是“关心”吗?”😂😂
学生学汉语之初,吃到好吃的食物,会这么表达:“好吃神经病!”
你猜是什么来着?
原来他们要说的是“Sedap … gila!”
😅😂🤣
写到这里,也许就只有我们马来西亚华人和印尼华人会被“好吃神经病”戳到笑点。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区域,kami hidup di Nusantara yang sama,
yang faham faham, yang tak faham tak faham.🤣😂

参加《第二届 吉隆坡 世界华文教育论坛》的各单位贵宾、与会学者和出席者。

这是2024年来自印尼🇮🇩的官方数据。 印尼有千岛之国的称号,实况则她的岛屿超过一万七千个。 华人有被列进1340个民族里头。 方言718种。


Promo一下自己人。😅

这个大家可以拉近放大仔细看看。

印尼华人主要来自福建与广东省。

印尼泗水李秀珍教授的演讲风采。 (截图自新纪元大学学院FB官网》



Wednesday, September 17, 2025

逐禽器

在荷兰🇳🇱,乘搭火车再转巴士寻找郁金香花田。按谷歌地图指路,经过一处民房。

咦,天空好大一只黑鸟在盘旋。很快,我就察觉它是一只伪飞鸟。

原来当地高楼居民为了赶走野鸟在屋顶筑窝与驻足排泄,思考出来的妙招。

留意视频那支有弹性的竿以及可以画成一个周圆的线,设计真不简单。

这个逐禽器能生效,说明此处常起风。 

#Netherlands荷兰




AiFM《聊一下》最后一期

 今晚有点儿临别秋波的意味。

很喜欢岁月给自己的磨练,该开始的时候欣然开始,该结束的时候也开心说再见。

当然期待还有再见的时候,到时又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如果你想听听晓芬和我聊什么,怎么旅怎么行,可以到AiFM的官网、FB、YouTube和Tiktok 收听收看。

给大家提醒一下,透过AiFM的 Tiktok平台收听收看,基本上就是off air 说什么都听见看见,有点像“实境秀”!哈哈!当我开始习惯并知道镜头在哪,手该怎么摆,腰板该如何挺一挺,一季的节目就要结束了。😅😅😅

今夜你会不会来?(哈哈!黎明的歌,你还有印象吗?)

9pm 哦!(整点新闻过后大概9.10pm正式开播。啊,我连这个也拿捏了😂🤣。)

#AiFM

#用脚步看世界🌍

#越夜越爱

#聊一下


这份收藏,这个记录,是必须的。

Tuesday, September 16, 2025

舌尖上的山与水

民以食为天,今天写写这回在深圳北京西安吃过的食物。

我不是非美食不吃的吃货。过去在旅途觅食,都是沿途观察。食客耐心排队等的档口,或高朋满座的餐馆,不必文字,已用实力展示口碑。饿了,进馆子里就对了。

这些年与善于使用软件觅食的孩子们同游,也学会了皮毛怎么透过谷歌地图看评价高,性价比高的食肆餐馆。在中国,孩子们则看《大众点评》或《美团》这些App觅得佳肴。《局气》、《八爷涮肉 》、《紫光园》、《客语》、《点都德》、《繁楼》、《悦得闲》、《秋之原》、《子午路张记》、《兴盛楼肉泡馍钟楼店》、《长安灶》等等餐馆,我尝过了它们家的佳肴,觉得都值得记下,免得自己忘记。

名字新鲜或造型特别的食品食物,也极易勾起我跃跃欲试的好奇心。尝一口,认识一个地方的民生与日常,与走过千山万水同等迷人。

#不是吃货竟放了三十多张食物照片

#吃在神州

#没拍到好吃的那家𰻝𰻝(biángbiáng)面

毛笔酥。
甜点,吃笔头,外层酥脆,内里含莲蓉馅。

大橘为重。
有馅包子,热乎乎好吃。

西安头条。
油条,蘸酱吃。

帅有何用?
甜点,吃棋子,软糯的糕。

乾隆白菜。

鸡蛋醪糟(láo zāo) 汤。
介于粥和甜点间。特点是酿酒的米。可添汤圆在内。

《八爷涮肉》这家餐馆,把肉片摆成山水画与蛋糕型,竹笋摆成刨冰。

《八爷涮肉》,菜放篮子,面条置笔架。

西安葫芦鸡。

岐山醋炒秦岭土鸡蛋。
一菜含两个地名。

桂花凉粽。
非常软糯,以陕西小米制作。

八宝桂花粥。
非常清淡饱腹。

桂花糕。

先从小碗挖取出蒸好的糕,浇上玫瑰口味酱,沾芝麻,就成了👇👇

玫瑰镜糕。

西安甑糕(zèng gāo)。

甜筒甑糕

油泼蒜爆鲈鱼。

凉糕

《客语》手撕广东非遗盐焗鸡。

《客语》酸菜炒饭。

杨枝甘露。
深圳 万象天地 购物城《陶陶居》。特点是不过甜,还有橘皮解腻。

《赵记》姜撞奶

凉糕

北京《稻香村》糕点。
每一口都让人以为自己在清朝紫禁城。

广州龙眼、碗中有 蜜桃(上)、油桃(下)和 李子(右)。

陕北地区盛产的香梨和苹果。
果质多汁渣少。

陕北高原的玉米。
淡而软糯。

肉泡馍。
配腌制好的大蒜吃的面食。

西安回族食物。

麻花趁热吃感觉完全不同。

酸奶与酸奶皮,是有分别的。
我比较爱吃酸奶皮。

肉夹馍。
陕西百姓日常食物。